1 月
- 由於本院CCVAX主機之軟硬體均已相當老舊且將屆使用年限,更由於其中絕大多數服務,如:email、個人空間等,均可有其他性能更佳之設備取代,故於今年開始協助CCVAX使用者進行移轉;而為確認所有使用者之需求均能順利取代,亦於月初起對該主機之使用者發出問卷進行調查,並於三月底前完成移轉程序與環境設置(例如,原email地址均可保留),協助使用者順利進行此一轉換
- 配合總務組二樓會議室重新整建計畫,依使用需求完成該會議室內44 Port網路及無線網路之佈設,提供更為便捷之連網環境,方便日後每位來到本院參與相關重要會議與活動之來賓們更為快速且便利之網路連線與傳輸服務
- 圖書室新購電子書系統--eBrary,該系統內包括一萬五仟多冊全文電子書,收錄自全世界170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主題主包括商業經濟、電腦技術、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社會及行為科學五大類,可視其為一圖書館,但不受開閉館時間及借閱冊數限制,可隨時連線閱讀,且同一本書並無同時閱讀人數限制,歡迎同仁多加利用
- 為使民眾對於重建過程的重要內容及情形能多所瞭解,讓重建區產業有機會在台北展示,行政院九二一重建會自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起,連續三週假市政府三號出口廣場辦理「活力台灣--九二一重建嘉年華」活動,中心及本院資訊所等協助該會進行「九二一地震數位知識庫」之建置暨相關資料資源之Metadata分析處理
- 鑑於歷年來對本院VAX電腦系統之設備維護提供服務暨維修之惠普科技公司之良好紀錄與關係,同時亦屬原有採購之後續維修、零配件供應及更換或擴充等相容、互通性之需要,假中心會議室與該公司完成「九十三年全院VAX電腦系統設備維護」採購之辦理。本次與中心共同辦理此項設備維護的計有化學所及分生所
- 為提供全院同仁更佳的Web Mail使用服務,於中心網頁(http://www.ascc.net)或逕連線網址
- 由於中心目前正執行LCG計畫,而Globus為目前使用最廣之網格中介軟體,故推派中心Grid小組成員翁維瓏及江靖濤兩位同仁出席假美國舊金山舉行之「Globus WORLD 2004研討會」,以深入瞭解Globus之發展趨向、技術細節以及與全球其他單位之應用發展經驗相互交流溝通,作為院內相關計畫執行與基礎設施改善之參考
- 為促進亞太地區先進網路的互相合作,於八十六年成立的APAN(Asia-Pacific Advanced Consortium),台灣亦已於九十年正式加入成為會員,定期受邀出席並針對台灣網路發展近況、遠距教學及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做報告
- 歐洲粒子研究中心進行中的LCG(大強子碰撞器計算網格)計畫下的子計畫ARDA(朝向分散式分析的結構路線圖),本院於九十二年七月起,即已陸續派員赴瑞士歐洲粒子研究中心參與LCG相關合作工作;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即是與LCG下的GTA(網格科技領域)小組合作,共同開發與評估當前以及未來的網格科技,以提昇未來網格計算優越的可靠性與普遍性,並得以將此技術與經驗移回台灣,強化國內在廣大資訊方面之應用
- 為便利同仁於農曆春節假期期間能持續使用各項服務,各公用主機系統與網路服務皆不打烊,方便同仁於年假期間如常地使用一般Web, Email等資訊服務、計算服務、大量儲存系統以及網路設備等,持續進行各項資訊應用或研究工作。同時,必依例派員維持例行二十四小時的機房值班,即時處理可能之突發狀況,以確保所有系統與服務之穩定、正常
- 為提供院內同仁更為方便之上網應用環境,施作完成蔡元培中心之無線網路的佈設。自該日起,同仁只需攜帶具無線上網之電腦設備,即可於蔡元培中心內隨時上網蒐尋資料,或連線接續研究工作的進行
- 為持續提供本院統計軟體之應用需求,假中心會議室與賽仕電腦軟體公司就「九十三年度SAS軟體授權」完成採購合約簽訂
2 月
- 完成本院與教育部、國科會共同合作之美國西岸國際連線(Internet Connection)相關之驗收程序,本院之頻寬由台北直達美國加州Palo Alto市之PAIX交換中心,於該交換中心與國外ISP進行訊務交換,目前與Level-3 Communications在內共24個ISP進行直接之訊務交換,參與交換之ISP數量仍在增加中
- 科學運算與生物資訊小組假本院生命科學圖書館三樓第二視聽教室舉辦「e-platform on life sciences(IBM Websphere course)」,邀請IBM公司講師主講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假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二樓舉辦其九十二年度之成果展
- 升級Euler、Gauss等科學計算主機,並開放使用。升級之主機採用最新的IBM POWER4 CPU(0.13微米製程,超過一億八千萬個電晶體);整體效能增加361%,達到955.5 Gflops(peak performance),大幅改善本院高速科學計算環境
- 由內政部委託中心及本院蔡元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共同執行的「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建置計畫:第四年(嘉義縣)成果發表會」假嘉義縣政府創新學院大禮堂舉行,當地縣市政府相關人員、中小學教師及普查團隊代表共七十五人與會,參與本項成果發表。會中除進行「地名資料庫的重要性」、「地名查詢系統」、「嘉義縣十九個鄉鎮市地名資料庫建置成果及普查流程介紹」、「地名互動學習遊戲展示」等展示說明外,並於其後進行意見交流與實機操作,以增進對資料系統的瞭解與分享
- 完成亞太地區研究網路連線驗收。此一本院2004年亞太地區教育研究網路國際連線案,於元月公開招標,由新世紀資通股份有限公司(速博Sparq)得標;依合約規定於三十天內完成線路與相關設備安裝之工程,並假中心會議室由總辦事處副處長主持驗收會議。此一線路建置案係延續2002年底本院與教育部之亞太地區教育研究網路連線合作,由教育部電算中心提供技術諮詢,並由中心進行細部規劃與後續維運
3 月
- 為推廣台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與其應用,中心GIS小組假視聽教室舉辦「台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推廣課程,主要針對人文社會學科研究相關人員進行介紹,使其熟悉空間資訊技術
- 為積極參與Grid相關之研發與合作應用,中心主任林誠謙暨維護工程師嚴漢偉、約聘人員施宏良等三員赴德國、英國參加Grid技術相關會議及參訪活動
- 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就中心與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作開發之《中華文明之時空基礎架構系統》簽訂合作協議,授權該校師生得使用該系統於教學與研究上;且基於互惠之原則,該校亦授權自有智慧產權之學術資料庫供本院使用,以發揮資料分享之功能
- 由本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國家科學委員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技術研發分項計畫合辦之「亞太經合會數位圖書館之資源共享研習會」(APEC Workshop on Resource Sharing in Digital Libraries)假臺北福華飯店舉行,參與該會議之國外學者一行數人前來本院資訊所、史語所、動物所及多媒體中心
4 月
- 參與全球IPv6 Multicast骨幹網路(M6Bone)建置,本院完成全國第一個IPv6 Multicast骨幹網路,成為全球於台灣區之連接服務中心,以提供全國IPv6網路與M6Bone鏈結之接取服務
- 為提升IPv6應用骨幹品質及促進IPv6之推廣應用,完成與教育部電算中心間之Native IPv6 Link的升級作業,由原先的Fast Ethernet(100M)提升至Gigabit Ethernet(1000M),以持續提供TANet與國外IPv6學術骨幹網路連接之服務
- 為便於同仁在家中亦可透過本院ADSL固接式IP連線使用院內所提供之資料庫與相關服務,已申請本項服務之同仁,可於家中以TTSLINK連線使用人文組光碟資料庫伺服器上的相關資料庫
- 為協助臺灣省諮議會在史料典藏數位化計畫之提昇,同仁陳亞寧等三人應邀赴該單位假朝琴紀念館三樓所舉辦之「臺灣省諮議會METADATA培訓課程」中,對其所屬人員進行相關專業訓練,以促使其數位典藏作業能順利進行
- 同仁簡任高級分析師何惠安暨約聘人員張毓麟赴美出席假華盛頓特區阿靈頓舉行之二00四年教育研究網路研討會(2004 Internet-2 Member Meeting),計有來自北美地區各會員學校、研究機構以及美洲、歐洲、亞洲、中東等地區國際會員與會
- 為發揮資料分享之功能,中心與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作開發之《中華文明之時空基礎架構系統》,與國立臺灣大學簽訂合作協議
- 鑑於本院日益增加的地理資訊系統之應用需求,引進由崧旭資訊公司所出版的兩套教學光碟,並獲得全院使用版權,期透過淺顯易懂的動畫,讓院內同仁在短時間內瞭解到地理資訊系統的概念及其應用潛力,使用連線網址為http://gis.ascc.net/NDASupport/
5 月
- 本院蔡元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應其所轄「地理資訊研究計畫」業務之需,派該中心約聘助理楊乃夷先生協同中心GIS小組計畫主持人廖泫銘先生前往美國匹茲堡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及美國國會圖書館進行「中華文明之時空基礎架構」系統安裝、公開演講及技術交流等事宜
- 為提升本院數位學習相關活動之遠距教學效益,並推展此項服務,假電腦教室以及網路同步方式舉辦第二次「本院遠距教學互動學習教育」一天的課程,邀請圓方公司之專業講師及助教主講,共計有本院二十二位同仁透過連線方式參與本項課程的學習。本院遠距教學互動學習服務規劃可達成簡報、語音、影像及多媒體資料整合,並以同步多點方式,進行雙向傳輸互動
- 本院骨幹網路與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的TANet2/TWAREN(台灣先進研究網路)連線已於日前由原本的ATM OC-3(155Mbps)提升為10 Gigabit Ethernet之超高速連線
- 由國立嘉義大學數位資訊中心、資訊工程系所暨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機中心舉辦的「新一代網路環境IPv6研討會」假嘉義大學蘭潭校區理工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行,中心約聘資訊工程師林民基先生應邀前往主講「ISP之IPv6骨幹網路交換點建置計畫」主題,並分享本院在IPv6之建置與發展經驗
- 由本院、國家實驗研究院與中國文化大學假該校曉峰紀念館國際會議廳聯合召開「第二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The 2nd Taipe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Earth),主題包括:「人文社會與空間資訊的整合與應用之相關研究」、「衛星影像於民生應用之相關研究」、以及「空間資訊與科學模擬技術之相關研究」等三大項
6 月
- 為提供院內同仁更為方便之上網應用環境,施作完成本院生命科學圖書館之無線網路的佈設,即日起同仁只需攜帶具無線上網之電腦設備,即可於生命科學圖書館內(二樓至四樓)隨時上網蒐尋資料,或連線接續研究工作的進行
- 由本院主辦、PNC負責籌備辦理之「兩岸三院資訊技術交流與數位資源共享研討會」假本院學術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舉行,邀請來自中國科學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及本院共四十多位的專家學者與會,分別針對各自在數位典藏計畫及e-Science相關計畫中之資訊技術與內涵(Content)應用的近況進行報告,同時,亦尋求兩岸資訊技術的交流及建立三院間建立實質合作關係
- 本院與和信超媒體IPv6連線由FastEthernet升級為GigabitEthernet
- 本院於日本IPv6交換中心NSPIXP-6與SRS SAKURA Internet新增IPv6連線。日本目前為位於全球IPv6發展之領先地位,其發展之態度及成效,為政府與民間共同通力合作所致
- 為加強與各單位間之連絡溝通,充份瞭解本院資訊技術服務需求,以便能適時規劃並提供所需之相關服務,依據本院資訊業務連絡人第一次聯席會議之決議事項之一,針對病毒郵件與垃圾信處理,假地球所二樓會議廳召開會議
- 林誠謙主任赴瑞士日內瓦參加於十五日舉行之LCG Grid Development
- 為推廣台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與其應用,GIS小組假電腦教室舉辦「台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推廣課程(二)」。本項課程主要以人文社會學科研究相關人員(不限本院及數典計畫人員)為對象,使其熟悉空間資訊技術
- 為強化中心與各單位之溝通聯繫,充份瞭解本院資訊技術與服務之需求,以適時規劃並提供相關服務,中心依據第一次本院資訊業務人聯絡會議之決議,假行政大樓二樓會議室舉辦生命科學組第二季資訊業務連絡人會議
- 為提供網格(Grid)運算相關服務,透過視訊會議方式與德國Forschungs zentrum Karlsruhe(FZK)討論規劃執行方案,並確定台灣正式開始GGUS(Global Grid User Support)運作
- 為持續提供同仁使用聯合報系的「聯合知識庫」,辦理完成此一線上資料庫之續訂事宜。使用期間自九十三年六月一日起至九十四年五月三十一日止,為期一年
7 月
- 本院新網頁歷經多次改版討論與意見徵詢,交由中心多媒體小組協助設計暨相關人員進行網站維護建置,完成更新並正式上線,網址為http://www.sinica.edu.tw/
- 為強化與各單位之溝通聯繫,充份瞭解本院資訊技術與服務之需求,以適時規劃並提供相關服務,依據第一次本院資訊業務人聯絡會議之決議,假台史所二樓會議室召開九十三年度第一次人文組資訊業務連絡人會議
- 第十八屆亞太先進網路會議(APAN Conference)假澳洲昆士蘭的凱恩斯舉行,議程包括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亞太地區各國網路發展近況以及網路基礎建設等相關網路技術如IPv6, VoIP等討論,由林誠謙主任率同謝鐐暲博士等同仁共同出席參與報告並交流
- 為厚植數位典藏整合與加值技術的經驗和人才,「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創意加值公開徵選計畫」之92年度成果展假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國際會議廳舉行,並於會場外安排計畫各項成果展示
- 「ISGC 2004 in Conjunction with LCG-Asia Workshop」假本院學術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舉行。研討會邀請來自美國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UCSD、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英國EBI、德國IWR、日本東京大學、大阪大學、KEK、AIST、新加坡National Grid Office近三十位知名Grid專家學者及計畫主持人與會,分別對各自在Grid核心
- 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系列七-「數位典藏相關空間資訊系統應用與發展現況」假師範大學進修推廣部電腦教室S004舉行
8 月
- 由內政部委託本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及中心共同執行的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建置計畫假金門縣金城鎮鎮公所會議室舉辦金門地區「九十三年度地名普查教育訓練說明會」
- 本院正式與日本科學資訊網路(SINet)於日本最大IPv6交換中心NSPIXP-6進行實體IPv6連線合作。本院目前建置高速網路連線與日本連接,並成為亞洲先進研究網路(APAN)的台灣區網管中心
- 完成本院與亞太線上完成實體IPv6連線,並積極藉由此合作機會,協助網路服務供應者(ISP)完成IPv6骨幹建置及服務的應用推廣
- 2004年ESRI軟體國際使用者研討會(2004 ESRI International )
- 由大陸山東大學舉辦之網格技術培訓班課程,中心同仁翁維瓏及張智強應邀前往擔任該課程之講師,並講述台灣之LCG網格技術發展現況
- 完成本院基因體與蛋白體實驗研究大樓之連外光纖網路工程,俾利於與全院光纖網路銜接,並辦理正式驗收。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係在李遠哲院長的大力推動及陳長謙副院長和本院生命科學組各所所長的通力合作與盡心規劃下,於去(2003)年一月正式成立
- 由National IPv6 Program Office, IPv6 Forum Taiwan, TWNIC等三個單位所共同主辦的「IPv6技術及產業高峰會(IPv6 Summit)」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院與主辦單位合作,協助於會場佈設IPv6多點傳輸環境,提供多點傳輸的會議現況傳送服務,供全球未能出席此次盛會之人士參考,會中並展示本院擁有之先進IPv6骨幹建置
- 亞洲重要的國際專業電信展之一的「台北國際電信暨網路展」假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一樓展場展出,中心獲邀參加「IPv6成果展示區」,將本院協助推動國內IPv6基礎建設計畫之經驗以及負責IPv6全球骨幹網路建置維運之成果參與展出,並藉此向國內外界者及參訪來賓介紹、相互交流
9 月
- 為推廣台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與其應用介紹,中心GIS小組假中心電腦教室舉辦的「台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推廣課程(三)」,課程內容包括:台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建置過程(含地理資訊系統基本概念)、台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THCTS)基本特性與功能介紹與實機操作、GIS資料處理工具介紹:影像校正軟體(Rectify)與座標轉換及檔案格式轉換程式、GPS概念與應用簡介等
- 為因應統計所與各大學共同舉辦「2004課程:統計專題研討」之需,並達到課程推廣之目的,由中心協助其透過本院遠距教學互動學習系統的應用與相關人力支援,以使得部份未能到場參與人士亦能透過遠距教學系統進行該項研習。本項專題研討課程至年底止(為期十五週),經由遠距教學互動學習系統進行研習者,可透過網路連結進入該項研究課程;參與者亦可透過互動學習介面上的各種功能與現場授課老師進行即時的互動。本院遠距教學互動學習服務規劃可達成簡報、語音、影像及多媒體資料整合,並以同步多點方式,進行雙向傳輸互動,有助於提升本院數位學
- 假新加坡國際會議展示中心舉行之亞太經合會(APEC)電信暨資訊工作小組第三十次會議暨相關研討會,本院由林誠謙主任等代表出席
- 與CERN於美國芝加哥的StarLight完成IPv6連線。中心與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長久以來便持續進行學術研究交流,現更於網路合作上有更進一步的成果
- 假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之「Global Grid Forum 12」及「EU grid PMA Brussels Meeting則由中心翁維瓏、陳道陞會同中央大學張元翰教授及東華大學趙涵捷教授出席
- 假瑞士舉行之「CHEP 4會議」由維護工程師嚴漢偉代表參與,高能物理計算(Computing in High Energy and Nuclear Physics, CHEP)會議為針對相關研究領域計算應用,透過現況與未來發展之規劃討論,以達到促進研究發展、國際合作與經驗分享之目的
- 國際主要之教育學術網路組織Internet 2會議假美國德州奧斯汀舉行,中心由簡任高級分析師何惠安會同國內多位學者專家共同出席
10 月
- 本院舉辦「南港院區五十週年暨九十三年院區開放系列活動」,活動項目包括:科普演講、學術座談、研究成果發表/展示、出版品展覽、以及各所設施開放參觀、影片放映會、特別活動等
- Gelato Federation研討會假北京清華大學舉行,由約聘系統分析師陳信言等三員共同出席
- 完成本院與荷蘭阿姆斯特丹網際網路交換中心(AMS-IX)實體網際網路連線
- 進行阻擋垃圾郵件機制,包含所有@gate.sinica.edu.tw及@sinica.edu.tw之帳號信件均納入範圍;主要的濾除原則包括:封鎖不明的收件者、封鎖黑名單表列者、封鎖病毒信件、隔離已確認的垃圾信、放行及標記疑似垃圾信等
11 月
- 中心約聘人員江靖濤出席於瑞士日內瓦舉行之LCG Workshop on GRID Operation會議。目前,LCG計畫於全世界約有八十個站點分佈,本院為全球LCG2九個核心站(Core Site)唯一之亞洲區代表
- 由IEEE(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學會)與ACM(美國計算機學會)合辦之SC2004(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國際會議假美國匹茲堡舉行
- 配合本院基因體中心大樓的啟用典禮,由李遠哲院長及翁啟惠主任具名邀請總統陳水扁先生、少數政府官員、產業界代表及基因體研究相關的學術界領導者蒞場參與,啟用典禮秉持該中心務實的精神,簡單隆重,以感謝各方的支持與祝福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舉辦的「全國海洋虛擬資料庫建置研討會」假科技大樓4001會議室舉行,旨在藉由會議交流與分享目前為止國內有關海洋資料庫之建置,進而討論如何建構一個國家型海洋資料中心為終極目標,在達成目標之前,先建立虛擬海洋資料中心為目標,透過分散式的資料庫架構,能讓一般民眾只需透過單一窗口即可獲得相關海洋訊息與資料
- 「EGEE Second Conference」會議假荷蘭海牙舉行,林誠謙主任暨相關人員共同出席。歐盟自2004年起擴充LCG網格應用環境並成立EGEE(Enabling Grids for E-Science and Industry in Europe)計畫,以擴大發展e-Science科學研究、教育與產業應用,整合全歐各網格計畫,並和美國及亞洲進行國際合作
- 「第二十五屆亞洲遙測研討會」假泰國清邁舉行,同仁范成楝先生受邀參與會議,並以「分散式地圖影像校正管理系統之設計與建置」為題發表論文
- 為明確規範申辦資格,以確保在有限資源下的服務品質與效能之維護,本院ADSL服務申請辦法,經計畫會報討論後,明訂:ADSL服務僅供院內在職同仁申辦,以總辦事處核發之“服務證”為憑,使用“識別證”及“臨時證”者以不提供此項服務為原則
12 月
- 應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中心(KEK)之邀,維護工程師嚴漢偉赴日本筑波參與高能物理網格應用研討會,以參與討論並交流經驗。此次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中心為研擬應用網格技術於相關研究計畫所特別舉辦的「KEK高能物理網格應用」研討會,邀請包括美、澳、韓、大陸與我國等相關單位共同與會討論
- GIS小組人員賴昆祺應「香港地理信息系統學會」邀請參加「2004兩岸四地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研討會」,除於會中以「台灣生物多樣性推動計畫:建置資訊平台與整合資料庫」發表論文,並介紹空間資訊應用系統發展經驗外,亦藉此會議瞭解兩岸四地空間技術之發展趨向,與相關研究人員交流經驗
- 將本院南港院區五十週年暨九十三年院區開放系列活動所舉辦七場科普演講之相關影音,建置於本院網頁上供瀏覽參考,網址為http://www.ascc.net/net/service/index_c.html
- 約聘人員何孟翰赴瑞士日內瓦參加LCG 3D Workshop。分散式資料庫部署計畫(3D Distribute Database Deployment)係由歐洲高能物理研究中心(CERN)與美國費米實驗室(US Fermi Lab)共同發展的資料庫研究計畫,目的在提供LCG計畫高可靠性、高延展性的資料庫設計,且簡化資料庫管理人員之管理工作,以達到全球協同合作之目標
- 由內政部委託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及中心共同執行的「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建置計畫:第一屆地名學術研討會」假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地下室演講廳舉行,旨在藉由學術的交流、討論以及「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的成果展示,分享國內外地名相關的研究成果,提昇國內地名文獻、地名資料庫與國土資訊系統之研究與應用
- 由教育部與行政院國家資訊通訊發展推動小組指導、本院資訊所、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
- 由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技術研發分項計畫、中心及資訊究共同舉辦的數位典藏技術規範會議一「後設資料在數位典藏之研究發展:回顧與前瞻」研討會假本院學術活動中心二樓舉行,主要彙集並呈現國內後設資料(Metadata)發展現況與歷程,促使不同計畫之間有更多的觀摩、互動,相互交流的機會,分享後設資料分析與規劃的實務經驗,並舉辦後設資料工作營,講解本國家型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的工作流程及方法
- 因應本院資訊業務連絡人第一次聯席會議之提案,中心應提供MAC platform維護、諮詢服務。本項提案透過討論及會議現場調查結果,顯示院內對於本項服務之需求高,決議由中心聘用具相關工作經驗人員提供服務
- 本院「資訊業務連絡人九十三年第二次聯席會議」假本院學術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召開,除針對第一次聯席會議議案以及各分組連絡人會議議案等後續處理作說明外,另進行九十四年之重點工作報告與提案討論,以利推動本院資訊業務,加強與院內各單位的連繫